• 欢迎观临!
  • Hi~欢迎来到红师教育_孔雀蓝招聘考试_2025军队文职报名_部队招考   

首页 >热点推荐 > 军队文职考试最新考情 > 我国圆梦航母的艰辛历程

笔试阶段
备考资料
备考相关
热点推荐
红师动态
时政热点
公共科目最新考情
专业科目最新考情
军队文职考试最新考情
面试阶段
备考资料
考试题库
技能岗阶段
备考资料
考试题库
课程列表
公共科目网课
专业科目网课

我国圆梦航母的艰辛历程

【导语】

欢迎加入2018军队文职考试群:419185217了解更多文职资讯。更多资讯请关注红师教育微信公众号(hongshankou81)。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当今世界,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我国实现航母梦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航母摆在台湾海峡,阻挠了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拥有建造航母的愿望,并且启动了航母建造预研项目;改革开放后,面对国家财政和军费预算十分拮据的困难局面,邓小平忍痛决定暂缓上马航母;新世纪伊始,我国从改装航母起步,实现了拥有航母的梦想,并且奋起直追世界先进航母技术,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航母下水,在实现航母梦的路上,几代人一路艰辛,健步走来。

解放之初,面对美国航母摆在家门口的威胁,毛泽东提出建设“海上铁路”

1950年,中共中央提出“解放台湾为全党最重要的战斗任务”。就在我军即将发起攻台作战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出第七舰队航母编队进入台湾海峡,干预中国内政,使我军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再次蛮横地把第七舰队摆在台湾海峡。

毛泽东1953年2月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1954年7月,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定。但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8月17日宣布出动第七舰队航母编队,再次武装干涉中国内政。

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美国于1954年12月2日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此后,美国多次派出航空母舰,阻挠解放军解放台湾。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美国虽然将第七舰队开到这两座岛屿附近游弋,但未敢冒险参战。1957年,美国调派第七舰队航母编队配合国民党“反攻大陆”。在1958年8月我军炮击金门时,美国又调来第六舰队航母编队及海军陆战队与国民党组成海军联合编队,守卫台湾。

面对美军航母摆在“家门口”的威胁,毛泽东在1958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说,必须大搞造船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随后,中央军委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8年建设计划:第一步,以导弹为主,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第二步,建造航空母舰。但由于当时我国还造不出万吨级货轮,加之中苏关系破裂,上述航母计划尚无法实现。

1973年西沙海战前夕,周恩来感概“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1970年,中国安全形势严峻,不仅与苏联全面交恶,而且与美国关系紧张。4月,中央军委指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组建航空母舰研究队伍”。7月,时任院长刘华清组织召开了成立大会,航母项目论证启动。

1973年10月25日,针对南越当局非法侵占我西沙群岛,周恩来说:“我们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1974年1月19日,我军在西沙海战中夺回了西沙群岛。但是,与南越海军的美制大型军舰相比,我军舰艇明显处于劣势。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整海军的部署,充实和加强南海海域的保卫力量。但是,由于我军当时最好的战斗机歼7的作战半径只有500公里,而西沙群岛北距海南岛榆林港570多公里,我们又没有航空母舰,保卫西沙群岛显得鞭长莫及。

1975年,海军编制《舰艇十年发展规划》,刘华清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呈报邓副主席并毛主席”,力陈“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攻击型和护航型航空母舰”。他认为,将航母问题与海军作战方针结合起来考虑,既要在近海,也一定要到远海敌后去打击、歼灭敌人。为了解决水面舰艇和潜艇到中、远海作战的空中掩护、支援配合等问题,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航母。

80年代军费困难,刘华清说“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1980年5月,国防部部长耿飙率领军事代表团访美,时任副总参谋长刘华清随团参观了CV-63“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军方人士首次登上航母,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使中国代表团十分震惊。刘华清眺望着这座战争“城堡”,发出了“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的誓言。

1982年,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员。同年爆发的英国与阿根廷马岛之战,英国出动两艘轻型航母轻松获胜,再次印证了航母的强大。

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综合国力有限,邓小平提出,“军队要过几天紧日子,军队要忍耐。”1980年中国的军费预算为129.36亿美元,到1986年军费预算下降为58.21亿美元。而建造或者购买一艘核动力航母的费用在30亿至50亿美元。况且,即使有了航母,还需要多艘军舰组成航母编队。

1984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说:“对付台湾,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有航母可以省很多飞机,一艘航母相当于300架陆上飞机,代替3个航空师,岸基飞机掩护航母,航母掩护潜艇,非要这个东西不可。”但是面对军费拮据的现实,他要求航母建设等一等。

1985年12月,刘华清提议,“航母总是要造的,先搞预研。” 1987年1月,刘华清又提到,“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儿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为了节约成本,刘华清向军委建议,一是航母编队中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可以与机动编队共用,而无需再造新的;二是航母舰载机可以使用现有岸基飞机,而不增加飞机的总数量。

军委内部争论激烈,焦点还是经费问题。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说,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没有一两艘航母不行,当然,现在还不能这样搞,下一代人把它搞出来。

1988年3月,人民海军在南沙海域对侵略我岛礁的越南军队予以反击,收回了南沙部分岛礁。但是,因为南沙距离最近的海南岛陵水机场约1400公里,岸基航空兵无法提供空中掩护,我海军在结束战斗后只好撤离返航,未能彻底阻止越南此后对南沙岛礁的侵占。

90年代历经“是买还是造”的痛苦抉择,苏联解体提供了“买”的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刘华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继续推动航母建设。有人提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如此可以尽快更新陈旧的海军装备,提升海军实力。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们应该自主研发,防止被“卡脖子”。中国实现“航母梦”经历了“买还是造”的痛苦抉择。

冷战时期,苏联在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第三代航母,1983年开建“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现服役于俄罗斯),1985年开建姊妹舰“里加”号(后改名“瓦良格”号)。两艘航母的设计吨位均为67,000吨,全长306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母短20多米,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瓦良格”号船体于1988年11月25日完成,成功下水,至1991年底苏联解体时,工程内装完成68%。

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归乌克兰所有,若要完成剩余工程,至少需要两亿美元,这对于当时财政捉襟见肘的乌克兰无疑是天文数字。乌克兰想把停工的“瓦良格”号转售给俄罗斯,但莫斯科难以接受对方提出的天价要求。此后,乌克兰欲高价对外出售,并与中国主动接触,希望中国造船厂能够把“瓦良格”号—这个他们比喻为“即将夭折的儿子”救活。

中国海军派团考察,发现这个船是艘新船,便建议把它买回来。乌克兰开始要价4亿美元,后来提价到20亿美元,并承诺完成建造。

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心中国一旦拥有航母,将威胁其利益,尤其是危及到台湾“安全”,遂要求乌克兰必须把航母上武器装备卸掉方可出售。

此后6年里,乌克兰出售“瓦良格”号事项陷于停滞状态,航母停放在黑海造船厂,风吹日晒,致使整个船体锈迹斑斑。

就在中国关于航母的讨论议而不决之际,发生了两起事件:一是1993年“银河”号事件,美国海军以怀疑中国向伊朗运送化学原料为由,在公海上拦截中国商船“银河”号,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二是在1996年由于李登辉“两国论”导致的台海危机中,美国紧急出动两个航母编队近40艘军舰前往台湾海峡,形势剑拔弩张。这两件事使中央认识到,建设航母刻不容缓。

香港爱国商人为祖国投标,购得乌克兰“瓦良格”号废弃航母

1997年10月下旬,香港创律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增平看到路透社的一则消息《乌克兰拟出售一艘未竣工的航母》。

徐增平,原籍山东烟台,曾在广州军区服役,1983年退伍从商。1988年,他身家千万,移居香港,创办了创律集团。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报国之心。1997年6月1日,创律公司因策划柯受良“飞跃黄河”享誉一时。

徐增平了解到中国曾探讨过购买“ 瓦良格”号航母,最后因故放弃的消息。他认为机会难得,“瓦良格”号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母建造技术。自己先买回来,改建成海上旅游设施,“一旦国家需要,则奉献国家”。

乌克兰对购买“瓦良格”号提出的条件包括:证明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以上的存款;必须证明购买这艘航母不做军事用途;这个商业项目要获得国家级批准,并且还要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

为了此次收购,徐增平到澳门设立了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准备好了资金,带齐有关证明文件,填报的用途为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舞厅、旅馆和博彩场所等,停泊在澳门附近海域。1998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三,他带着两名助手飞往乌克兰。徐增平与乌克兰政府及军方代表进行了接触与谈判,双方商定,船体和40吨重的图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美国方面得知此消息后,担心中国将“瓦良格”号用于军事用途,对乌克兰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乌克兰迫于压力,同时为了敷衍美方,通知徐增平需要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由于此前中国曾经购买过三艘报废航母,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被拆解,俄罗斯的“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航母均被建成海上公园,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没有更多的理由阻挠此次拍卖。因此,在1998年3月19日的拍卖会上,徐增平的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轻松中标。

历时四年,国家担保,“瓦良格”号回到大连

1998 年11月11日,新华社香港分社发表《徐增平表示购买前苏联航母服务国家》的消息,“创律集团主席徐增平向记者表示,一旦国家需要,我和创律将毫不犹豫向国家献出这艘航空母舰,为国家服务”。

美国很不高兴,台湾的公司也多次接触徐增平,想用高价收购航母。但徐增平拒绝了,他表示愿意让“瓦良格”号为祖国服务。

但是,徐增平的创律公司中标后筹集购买资金遇到困难。当时适逢亚洲金融危机,徐增平抵押了公司及个人的全部资产,但仍有资金缺口,他不得已两次到乌克兰洽谈延期付款,在约定的最终缴款期限1999年4月30日全部结清余款。

此时发生了美国1999年5月7日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事件。国内一些媒体和爱国学生义愤填膺,发出《我们应该拥有航空母舰》的倡议书。山东青年企业家卢恩光携带1000万元的支票,倡议有识之士为国家捐建一艘航空母舰。《商都信息港》《河南青年报》等媒体和成都的一些企业、大学都联合发起“建我航母,强我国防”的义卖义捐活动,国内外爱国人士对祖国建设航母的热情极为高涨。

1999年7月,徐增平雇佣拖船开始航母“回家”之旅。当驶抵土耳其北部准备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政府迫于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以船体过大为由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瓦良格”号无奈退回原海港。此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向乌克兰港口当局支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经济负担沉重。

1999年12月,美国驻土大使公开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台湾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办事机构也四处游说,企图阻止“瓦良格”号驶回中国。

为了给“瓦良格”号疏通“回家”之路,中国政府出面与土耳其政府展开了长达16个月的协商。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派一位部长飞赴北京,提出极为苛刻的20项安全条件,包括:缴纳10亿美金的风险保证金;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每年为土耳其安排200万名游客等。

中国政府满足了土耳其的要求,“瓦良格”号在黑海漂泊506天后,终于在2001年11月1日驶入土耳其海峡,次日进入爱琴海,然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通过马六甲海峡,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

2002年3月3日,“瓦良格”耗时123天,经过15,200海里远航,历尽艰险,到达并停泊于大连港。

“瓦良格”号改装为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

在大连港,“瓦良格”号的命运备受猜测,是被改造成海上娱乐设施,还是最终被拆解,或是其他用途,众说纷纭。

国内对于是否改建“瓦良格”号,专家论证存在很大分歧。是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一艘几乎“报废”的苏联时期“二手航母”,还是集中力量研制符合信息化海战要求的新型航母?

反对的意见认为,“瓦良格”号虽然是一艘未完工下水的航母,但是乌克兰方面已经将航母上的电缆、机电等关键设备拆除,几个重要舱室曾遭到爆破,这艘航母的军事价值大打折扣。重建“瓦良格”号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巨大工程,几乎和新建一艘航空母舰一样复杂,而且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

赞成的意见认为,将“瓦良格”号改装完成并服役后,可以进行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调试、航母战斗群作战模式构建,整个改装过程还能锻炼一批中国未来国产航空母舰的工程技术人员,实现航母工程技术的积累。这些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西方媒体表现出了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借机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另一方面则对中国改装“瓦良格”号传递消极信息,试图影响中国国内的决策和舆论。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说,这一型号航母的设计缺陷在俄罗斯已经争论了20年。英国赫尔大学“中国军事专家”托马斯·凯恩“劝告”中国,改造航母存在巨大风险。

为了慎重起见,2002至2005年间,大批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对“瓦良格”号进行了全面检测。认为,纵观世界海洋强国发展史,美英两国的航母皆由改装起步。中国的航母由改装“瓦良格”号起步,将大大加速航母建设的进程。

随后,“瓦良格”号的改造工程有条不紊地展开。2011年8月10日,改装完成的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改装后的航母可搭载50架歼-15战斗机或多用途直升机,装载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飞机战术导航指挥通讯系统、短程对空/ 对海搜索雷达、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全舰共装备128枚远程防空导弹,舰体的四角各装备有2部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尾部装备两座AK-630M1速射炮、4座24管多用途火箭发射器,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具有完全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

瞄准国际前沿,向世界航母大国进发

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为我国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航空母舰由于其高科技聚集和高保有成本的特点,世界上许多拥有轻型航母的国家纷纷放弃航母。航母拥有国从11个减少到6个(巴西、阿根廷、泰国、西班牙、意大利5国放弃)。但是,世界上拥有排水量较大的“正规”航母的国家,从当年的3个(美国、苏联、法国)增加到了6个(美、俄、中、英、法、印),这也充分说明大型航母、超级航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航母发展的主流。

美国正在打造采用电磁弹射器、满载排水量10万吨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力求在未来保持12艘超级航母处于现役。经济孱弱的俄罗斯保持“库兹涅佐夫”号(“瓦良格”号的姊妹舰)在役,并计划研发新一代大型航母。英国尽管国防预算持续下降,却仍坚持开工建造两艘6万吨级“伊丽莎白女王”级大型航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我国第二艘航母已经下水,这艘航母为纯国产自主研发。尽管其弹射方式、排水量和搭载舰载机的数量与辽宁号差别不大,但在雷达、通信和武器配备等核心系统上全部采用国产新型装备,性能更加优异。据悉,我国正在建造吨位更大、采用电磁弹射方式的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一旦建成将与世界最先进的航母比肩。

中国航母,已经健步疾行在强军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