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观临!
  • Hi~欢迎来到红师教育_孔雀蓝招聘考试_2026军队文职报名_部队招考   

首页 >热点推荐 > 公共科目最新考情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类题型考点全解!

笔试阶段
备考资料
备考相关
热点推荐
红师动态
时政热点
公共科目最新考情
专业科目最新考情
军队文职考试最新考情
面试阶段
备考资料
考试题库
技能岗阶段
备考资料
考试题库
课程列表
公共科目网课
专业科目网课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类题型考点全解!

【考点解析】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物质

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二)运动

1. 物质和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018部队文职招聘考试里面的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

(1)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三)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18部队文职招聘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4.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过去和将来;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二、联系和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 联系的含义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与事物之间,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即内部联系。

2.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

(2)普遍性

(3)多样性

(4)条件性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1. 发展的含义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2. 发展的方法论

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2018部队文职招聘考试内容发展的方法论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辩证法“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是指世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坚持事物是发展的过程,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了解它的过去,又预见它的未来。

三、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2)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018部队文职招聘考点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1)矛盾的斗争性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形式。

(2)矛盾的同一性

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质量互变规律

1. 量变、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2.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事物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2018部队文职招聘重要考点是承认质变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是“激变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是“庸俗进化论”。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1. 肯定、否定及其相互关系

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

2. 辩证的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往年真题】

(2015 年真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一古训所体现的哲理是( )。

A. 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B.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C. 事物的功能会影响和制约其结构

D. 要善于把握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

【红师教育解析】 本题答案为B。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一定是先腐败之后才会生虫,体现的是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第一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