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徐真建,四川成都人,现为西部战区陆军某保障队专业技能修理工,被评为 “四有”优秀文职人员、“精武强能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获军委政治工作部和装备发展部联合颁发的优胜奖,被国务院人社部、军委装备发展部表彰为“装备维修技术能手”,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强军心语:不要怕流汗。
盛夏,天气闷热,维修工间里噪音轰鸣。
修理工徐真建收起维修工具,按下测试键,逼仄的车载操作舱内“滴答”声响起,机器顺利运行。在维修班组的掌声中,又一台装备修竣……
徐真建从车上一跃而下,脱下手套,擦了一把脸,污渍随着汗水直接晕开在鼻子和眉头上。战友马琪喊道:“老徐快去洗把脸,都花了。”大家看向徐真建哈哈大笑,他却举起手中发黑的手套,打趣说:“流汗最光荣!”
服役期间留影(左二)
2005年12月,徐真建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空军地面保障部队的战士。部队的生活像是给徐真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生活作息到做事方式,徐真建觉得自己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在广阔的边关草原,他凭着不怕流汗的坚韧,下连当年连获两次嘉奖,次年底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2007年,因父亲罹患肺癌,母亲体弱,徐真建忍痛选择了退伍回家。离开热爱的部队,他只能把遗憾压缩进床头柜里那本厚厚的相册。父亲去世后,他极度失落。相册里泛旧的照片上那些熟悉的战友们,曾经在徐真建失落时给予他莫大的精神鼓舞。
电路焊接训练
提到父亲,徐真建略带哽咽地说:“我没听他的话留在部队,回家也没能照顾好他。”父亲生前从事家电维修,对徐真建影响颇大,加上在部队学到的技术,他干起了电子维修。此后,他长期经营一个家电维修部,收益不错。
军队改革调整后,面向社会招聘文职人员,徐真建几次备考,但因专业不对口,未能如愿。2021年西部战区陆军某部招收电子类专业文职人员,给了他再次入营的机会。这一年他34岁,刚好踩在岗位年龄限制的门槛上。
班组讨论维修方案
刚入职的时候,他本以为凭着两年空军雷达兵和15年电子维修的丰富经验,干好本职工作应该轻而易举。但部队装备已迭代升级,过去熟悉的电路元件已成倍缩小,电路板上的焊线细若发丝,想要做好举步维艰。
业务交流
除了更努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数字电路、雷达原理、装备构造与维修、部队级修理规程,这些动辄数百万字的业务资料,徐真建反复咀嚼消化,尽力弥合自身的理论差距。为搞清一些装备的构造和故障产生的原因,他时常一个人猫在维修室,反复拆装,研究到深夜。连家里阳台都成了他的“修炼地”,堆满了整整一个货架的元器件。
检查库房
阅读、训练,向高工和老班长请教,徐真建穷尽办法提升自己。领导看在眼里,被深深打动,将其作为“两带两学”计划的重点骨干培养,他有了更多机会去院校、工厂、科研院所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真建很快适应了岗位,并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
两年前,某装备一上高原就死机,中队长叱金鹏和徐真建联系厂家发现:整体换件要花十几万元。价格讲不下来,他们和厂家闹得不欢而散。回到单位后,徐真建硬着头皮,在没有技术资料参考的情况下摸索,他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最后仅花了1万多元就恢复了装备性能并送归部队。
设备组装
还有一回,某雷达不动的时候“耳聪目明”,一动就“雪花飘飘”。设计方和厂家都来了,经检测和论证都没找到病因。徐真建也百思不得其解,喊战友一起把装备拉到营区转圈,进行动态测试。这一转,细心的徐建真找到了病因:装备设计有缺陷,因未充分考虑热胀冷缩等因素,致使部件虚接。请来支援无果而返的专家还未回到单位,听了他在电话里的分析,豁然开朗。
送喜报现场
去年,军地联合举办全国第二届“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徐真建主动请缨参赛。该赛项是装备维修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覆盖最广、最具权威性的职业技能比赛。
那时气温湿热,他躲在维修间,带着满头大汗对着一堆电路板反复地检测、焊接、调试、分析线路、排除故障,一待就是整整一个上午,晚上回家后趴在书桌上他又熬到半夜复习理论。付出终有回报,最终他夺得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赛项陆军第二、全军第十的优异成绩,年底荣立二等功。
参加匠心杯分享
从“天空蓝”到“孔雀蓝”,从现役军人到文职人员,徐真建用汗水和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在赛后的分享会上他说:“人不要怕流汗,虽然我们岗位很平凡,但前方的战场很广阔。”
相关推荐: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历年真题 | 军队文职资料包 | 军队文职一键选岗神器 |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 报名材料模板汇总 | 军队文职体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