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2020-12-07 15:46:18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1960年5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其间提出要见洪学智将军,看看这位被美国人称作“创造了惊人奇迹”的志愿军后勤司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利用其空中优势,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发动了大规模“绞杀战”,朝鲜北部交通枢纽新安州、西浦、介川构成的“三角地区”成为美军轰炸重点,平均每天遭受200架次以上空袭。为粉碎美军的“绞杀战”,解决战场运输问题,我军采取了一系列超常措施,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构筑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有力支撑了整个战场运转,成为我军后勤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说后勤建设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812年6月,拿破仑集结60万大军入侵俄国,开始势如破竹,同年9月就进入莫斯科。但由于俄国实施坚壁清野,俄军又专门打法军后方交通线,导致法军后勤保障跟不上。随着严冬到来,法军面临饥寒交迫的困境,拿破仑只能撤退,俄军乘势追击,法军几乎全军覆没。

战争形态越发展,作战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叙利亚战争中,俄军在参战前数月就开始扩建塔尔图斯港口、整修拉塔基亚机场,短短2周内建成数十座加油站、物资仓库、野外补给站,向叙境内提前运送预置了100余辆主战装备、1700余吨弹药;战时开辟了被称为“叙利亚快车”的后勤保障线,源源不断从本土向中东输送部队、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这些行动有力地保证了俄军在短时间内、用很少的兵力,在远离本土的战场上达成一系列战略、军事、外交重大目标。这启示我们,打现代战争,后勤必须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必须快速响应、全维参战、精确保障。

随着能源、生物、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高大上”的后勤保障方式纷纷登场。2020年1月,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萨柯斯机器人公司展示了一种最新的机器服,它30秒内可完成穿戴,将人力放大20倍,有效负荷能力达到90余公斤。把这种机器人外骨骼系统运用到军事领域,可协助士兵从事弹药搬运等重体力后勤保障活动。在战伤救治领域,美国匹兹堡大学主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发集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学和再生医学于一体的设备,帮助战损伤口肌肉组织再生。这些新技术新装备,将有效克服传统后勤保障的短板瓶颈,衍生出不同于以往的保障方式、作战方式。可以说,后勤建设上先行一步、走得更远,未来战场上就能更好地掌握主动、赢得优势。

为什么后勤工作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虽然后方阵地到坑道距离不足1000米,但运送补给进去要通过敌人10道封锁线,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为保障供应,志愿军第15军后勤部组织机关和部队采取“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顶着敌人的炮火,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急需的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据战后统计,上甘岭战役中,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曾对后勤部负责人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我们给后勤记头功。”

2020年春节前夕,陆军首座自供能拆装式边防哨所正式交付某边防旅使用,这是我军开展军以下部队营区基地化、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拆装式营房模块化组装,施工简便,使用方便,部队放下背包就能住,打起背包就能走,“铁打的营盘”适应了“动起来的部队”。这是立起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的有益实践。

被装精确申领,是为每名官兵建立申领账户并注入申领指标,官兵通过精确申领服务平台,在账户指标和标准范围内,自主选择所需被装品种,业务部门根据官兵申领需求组织精准发放。这种模式,解决了过去“有的品种穿不完,有的品种又不够穿”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保障的灵活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全军开展试点,计划在2021年推广普及。

有人形象地说,“部队靠胃行军”。练就军人特殊的胃,需要重塑官兵饮食结构。现在,野战食品训练列入军事训练大纲,作战部队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连续7天的野战食品实吃实训,没有埋锅造饭,没有“四菜一汤”,达到全程快速制作、快速分发、快速前送、快速用餐、快速清痕的战时要求。这种“住”的变化、“穿”的改进、“吃”的革命,背后贯穿的是战的引领、战的指向、战的标准,使后勤建设真正聚焦保障打赢这个“靶心”。

为什么说后勤服务战斗力说到底要服务部队官兵?

近年来,在全军不少疗养院都可以看到来自部队的干部和士官带着妻子、领着孩子,利用休假时间进行身心疗养、参观学习和景观体验。军人疗养,让军人舒爽身心焕发活力,蓄足练兵备战动能。这是后勤服务部队、服务战斗力的有力举措,广大官兵纷纷点赞。

后勤保障涉及吃、穿、住、行、医、休等多方面工作,处处关系官兵的实际利益,解决的是衣食冷暖、生活急难,增进的是归属感、凝聚力,激发的是军心士气。对驻守在“生命禁区”的官兵来说,高寒缺氧严重威胁身体健康,严重制约巡边固防和作战行动,不少官兵患上高原病,甚至牺牲在岗位上。为了解决高原官兵吸氧问题,我军后勤部门组织为高海拔部队开展制氧建设,先后为基层官兵配置制氧机、氧气瓶和单兵便携式供氧设备,实现了从“保命氧”到“保健氧”再到“打仗氧”的历史性转变,高原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在一些边防部队,新配发的氧气“挎包”,已经成为官兵巡逻执勤必不可少的“神器”。

还要看到,后勤保障面向的是战场、服务的是战士,既要创造条件让官兵“少吃苦”,也要强调“不怕苦”,不能盲目地追求舒适度、营造安乐窝。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后勤可谓天下第一,他们吃的是牛肉罐头,喝的是咖啡可乐,但还是败在了“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志愿军手上。时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曾严厉地批评美军,中国军队“用牛车、骡马和驴子来运送武器和补给品,甚至用人力肩扛背驮。可我们呢?我们的军队离开了公路,就打不了仗!不重视多占沿途高地,不去熟悉地形和利用地形,不愿意离开汽车,结果连汽车带人一块儿完蛋”。服务官兵,要围绕打仗搞服务,既要保证战士吃好穿暖,也要锤炼战士顽强战斗、吃苦耐劳精神,防止“骄娇”二气。

为什么要建设联合、精干、高效的后勤?

2020年2月4日,联勤保障部队发布成立以来第一个动员令,号召全体官兵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抽组医疗队伍、采购防疫物资、组织运输保障、收治感染群众,联勤保障部队迅速行动、高效运转,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绝对“硬核力量”,充分展现了后勤体系重塑后我军一体化保障能力。

我军这次后勤领域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联合、精干、高效的后勤,着力解决原来那些坛坛罐罐多、生活服务摊子大、作战保障短板弱项等问题。“战鹰在天上飞呀飞,保障在地上追呀追。”几年前,空军航空兵战机转场训练,经常是机务人员携带大量保障设备器材,乘火车走走停停好几天,才到达目标场站。“拖家带口”式的伴随保障,犹如一条长长的尾巴拖住了部队机动的“后腿”。近年来,空军推出“零伴随”保障模式,大力开展基地化建设,预置通用车辆、装备器材,人才一专多能、一兵多用,显著提升了单个场站的综合保障能力。“拎包入住”的服务,让航空兵部队感受到轻便出行的用户体验、异地部署的快捷保障。

联勤保障旅,是我军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新名词。不同于传统作战旅,联勤保障旅的机关是联勤保障中心派出的指挥机构,按照“多能灵活、精干高效”的要求常态化离散配置。如今,在天南海北的各个演兵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联勤保障旅的身影,根据任务需求抽组油料、弹药、物资等保障单元,保障过程中还可将各保障单元拆分,模块化抽组、灵活性组合、集成化保障,保障力量高效聚合,有机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正在成为战场保障的“铁拳头”。强大的保障力,催生强大的战斗力。随着更加多维、更加精准、更加快速、更加协同现代后勤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军保障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制胜优势。

(执笔:徐学文、俞红、王凡)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