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导师带教,助力“孔雀蓝”逐梦强军

2024-02-02 10:22:17
来源:
TAGS:

学有捷径,皆因有师。师者匠心,薪火相传。近日,在陆军研究院某研究所三室,一场仪式感满满的带教结对仪式让新入所的文职人员备受鼓舞。为了精准助力新入职文职人员的成长,更好地传承军事科研事业,该研究室专门为2023年引进的5名高校硕博文职人员安排了“一对一”带教导师,递帖拜师、师徒互敬、重温历史、共话成长,庄重的仪式感激发了新入职文职人员献身国防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强化了带教导师为党育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片


▲ 带教结对现场

图片


▲ 递拜师帖

图片


▲ 签订成长规划书

图片


▲参观军史长廊

导师寄语

程 营:滴水穿石,凭的不是力量是韧劲。装备科研需要潜心耕耘,接续奋进。作为导师,愿与你们并肩同行,共勉共进,直面困难与坎坷,淡看荣誉与褒赞,艰难时托一托,得意时压一压,无须在意一时的成功与失败,只要坚信自己一直奋进在路上,那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梁 川: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不懈的过程,成就卓越的人也往往拥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不攀比,不单打独斗,不中断学习,不忽视锻炼,终将成就你们的未来之路。作为导师,在科研经验、专业知识、科研技能、协作关系上倾囊相授,不厌其烦、悉心指导,不留一手,不藏一招,带领你们更好地适应并开展科研工作。

熊为水:古人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装备科研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同样需要我们有远大的志向和坚毅的意志,需要我们沉下身心,淡泊名利,接续努力。作为导师,愿与你们比肩同行,共同直面装备科研事业上的任何竞争和坎坷。

新力心声

图片


陈 威: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经过了初任培训在精神和体魄上的磨练,从思想认识和体能训练方面逐步融入军队集体,切身感受到强国强军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为帮助我们快速成长,所领导和室领导悉心安排了带教导师,手把手指导项目研究工作。我要努力快速适应环境,多学习,多积累,不负初心,在矢志奋斗中砥砺前行。


孙金焕:在外求学12载,毕业之后便毅然选择了军队文职人员,这不仅是从事一种职业,更是投身一项事业。两个月的初任培训使我对军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贡献国防事业的决心。我将竭尽全力投入到点点滴滴的工作当中去,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我的工作对于国防事业但凡有一丁点的贡献,那我的所有付出都将是有意义的。

图片


杜生辰:而立之年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恰好又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虽没有大檐帽、绿军装,但“孔雀蓝”却圆了我儿时的军营梦。作为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一员,只有岗位的分工,没有使命的不同。我要把这第一份职业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去奋斗,勇于挑起这份工作赋予我的特殊责任和使命,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国防科研事业发光发热。

图片


胡宗祥:作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虽不能战场杀敌,却也能在幕后坚守阵地。为此,我们不仅需要过硬的科研本领,更要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强军报国思想,坚持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扎根岗位,以基层部队问题作为导向,以实战化需求为背景,立志用科研成果武装我们的人民军队。

图片


梁明琰:身穿孔雀蓝,融入橄榄绿。从校园到军营,我完成了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到军队文职的转变,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我将摒弃骄娇二字,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积极投身国防事业最前沿、科技创新第一线,用青春和汗水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像这样的带教结对仪式,正是该所近几年聚力抓建文职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打造文职人员成长的舞台,把潜在人才变成现实人才,近年来,该所在大力加强文职引进力度的同时,积极贯彻落实研究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文职人员培养的若干措施》,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确保既能引得进,更能用得好、留得住。他们针对文职人员的特点确定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积极设计规范发展路径,以明晰的规划引领成长发展;依托“三互”小组,建立文职人员岗位导师帮带制度,安排业务骨干担任岗位导师,基于工作实践进行“一人一案”式培养;开展“讲武堂”系列研讨,组织文职人员走上演训场、深入生产线,在多岗位历练、通过大项任务锤炼,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深度参与科研、融入部队、适应角色,文职人员谋战研战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去年,该所还专门设立青年自主创新、部队服务、自主专项等3项自主科研基金,并安排至少五分之一的自主科研课题由文职人员担纲领衔,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所几十名文职人员在科研岗位上崭露头角,近六成人员担任重要科研项目组长,取得百余项科研成果,1人被评为陆军科技英才培养对象,7人获“陆研先锋奖”,“孔雀蓝”在科技强军征程上正蓄力启航、展翅高飞!

文|李彦、张颖图|梅之永、杜生辰


责任编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