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文职风采丨直击文职人员初任培训,听听他们的军旅生活感悟

2024-03-06 10:41:07
来源:解放军报
TAGS:

盘点“初培感悟”

■王 静 靖小国 朱 桦

这里是西北,风雪漫卷,冷月孤悬;

这里是边疆,天高地阔,热情似火。

前不久,来自各军兵种的近500名新聘文职人员,结束了在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的初任培训后,奔赴各自岗位。

两个月的时间很短,短到无法体会春夏秋冬的更替;两个月的时间又很长,长到足以跨过新年的门槛,迈出成长的步伐。当再次读取这些新聘文职人员的记忆存档,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从一组组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感悟军旅生活,入职之初的一个个问号已被悄然拉直……

一悟 “集体”与“个人”

水花融入大海,才能创造更大的“势能”

集体和个人,你会如何排序?面对这个问题,如果是几个月前,某康复疗养中心文职人员小赵或许会不置可否。当时,他在集训队出了名,凡事都要问个缘由——为什么每天把时间安排得那么紧张?为什么被子非得叠成豆腐块?如果说不出个一二三,他就有一肚子话等着。

一开始,区队长还耐心回答。“部队基层工作有特定的规律和节奏,一日生活制度是维持有序运转的基本保证”“整内务、叠被子是为了锤炼严谨作风,培养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的意识”……但被“噎”了几次后,区队长发现,这名“90后”的质疑有时不是不理解,而是以此彰显个性。要让他服管,必须先让他服气。

一次战术课,教员讲解完打背包的要领,让大家回宿舍练习。小赵磨磨蹭蹭没着急,心想等教员来了再说。突然,紧急集合的哨音响起,很多战友干净利落打好背包立即冲出去,小赵却手忙脚乱。等勉强完成,他慌慌张张跑下楼,不出意外地成为最后一名。

“向操场出发!”大家整齐列队前进。小赵努力跟上,可背包却在半路散了架,只能狼狈地抱着被子。“每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没有认真做好,都可能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甚至影响战斗力的整体发挥。”讲评时,教员没有点小赵的名,但小赵在队伍里默默低下了头。

“文职人员中‘90后’‘00后’越来越多,他们个性鲜明,注重‘自我’,强调‘个人’。我们要善于引导,让他们学会服从命令、服从大局,以敢想、敢闯、敢干的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该大队领导表示,个人这滴“水花”,只有融入集体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势能”。

那次紧急集合后,怀着挫败感和羞愧感,小赵开始认真对待每件事:走队列整齐划一、口号响亮,叠被子棱角分明、方方正正。日复一日的作风养成中,他也找到了彰显自我的新方式——少说多干,重实干、出实效就会被认可。

后来,集训队组织两支文职人员队伍互为对手开展战斗体技能比武,小赵主动报名参加。比武那天,他低姿匍匐通过障碍网,比平时训练还快了几分,但在跨越轮胎障碍时发生意外,不小心踩空跪倒在地,一只脚扭了一下。他顾不上检查,起身后继续向前冲。随后搬运弹药箱,他因受伤重心不稳,导致弹药箱狠狠砸在脚上。

这回,剧烈的疼痛让小赵再也无法行动。战友们跑过来,准备将他抬上救护车。但他心心念念的,全是“我不跑完,我们队就没成绩了”。“先别考虑这些,安全第一,成绩第二,你健康才是咱们的胜利。”区队长耐心安抚小赵的情绪。

救护车很快停在门诊楼前,生病未愈的区队长背起小赵就跑上楼梯。“我一点点挪上楼就行,你也是个病号。”“我不打紧,你自己爬楼容易再受伤。”

趴在这名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军士背上,小赵眼圈红了。“我受伤时,他告诉我,你的身体重要;可他背起我时,却说自己的身体不重要。”此时的小赵,已经不会再问“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不同答案背后,体现的是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集体和个人,你会如何排序?同样的问题,小赵已不再犹豫:“个人应该放到集体之中,为了集体之‘得’,即使个人有所‘失’也很值得。”

二悟 “奉献”与“获得”

需要时奋勇冲锋,坚守时甘于平凡

每到休息时,大队活动室的一角,就变成了联勤保障部队某医院中医康复科文职人员薛炜翔的诊室,不少干部、学员“慕名”来找“薛中医”把脉问诊、推拿正骨。

“不是想奉献就能奉献,有人还没这个机会呢。”薛炜翔口中的“有人”,其实就是曾经的自己。

之前,已在医院工作十几年的薛炜翔考文职的动力不足:“已经40岁了,不想折腾了。反正无论穿不穿制服,都能服务官兵、服务患者。”这样的想法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那一年改变了:他报名申请前往一线,却得知医院抽组了军人和文职人员作为“先锋队”驰援武汉。薛炜翔看在眼里,心中憋了一股劲:“我也想在有需要的时候冲在最前面。”从此,“不想折腾”的薛炜翔拿起了书本、跑起了3公里,终于如愿考取文职。

集训时的北疆,最低气温能到零下30摄氏度。经验丰富的薛炜翔知道,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更易生病、受伤,因此很注重保护自己,有时训练中也束手束脚。

一堂教育课上,一名扎根边疆十几年的教员,讲述了他所在的边防卫勤训练大队中,有很多学员毕业后自愿留在戍边一线默默付出的故事。“需要时奋勇冲锋,坚守时甘于平凡,就是我对‘奉献’的理解。”教员的话让薛炜翔很受触动:原来,奉献的形式有很多种,关键要服从大局,在专业领域、理论学习、军事训练、作风养成等方面都尽力做到极致。之后的训练学习中,他更加投入。

在集训队里,薛炜翔算得上老大哥,对同批文职战友多了些关心关爱。有的文职人员因不适应环境生病发烧,薛炜翔就主动利用空闲时间为大家诊治开方。

义诊时,薛炜翔也接触到许多基层官兵,从他们身上收获了更多感悟。一次,薛炜翔问一名刚从一线执行任务回来的战士:“身体能适应吗?”战士回答:“适应不了就克服。”

“以前我觉得,自己的觉悟还算过硬,可来到这里才发现,基层官兵那朴素而纯粹的价值观,值得我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体味。”深受感动的薛炜翔,更加倾注真情。他与大队卫生队交流,一起总结在极端严寒条件下减少训练伤的方法,并将寒区常见病整理出来,待回到工作岗位再研究形成系统治疗方案。

“能奉献、被需要,是一名医生的荣耀,也是军队人员的职责。”培训结束踏上归程,薛炜翔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急迫与期待。如今,他与不少军队医疗体系的战友建立了联系,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研究寒区常见病和训练伤的防治方法。

三悟 “进取”与“安稳”

永不停歇止步,回首往事才能无愧无悔

“当兵才知道过去的模样太放松,当兵才知道自己的骨头硬不硬,当兵才知道什么是孬种和英雄,当兵才知道千金买不到战友情……”万里长空无际,千里雪山绵延,便携音响中传来朗朗歌声,在广阔天地间更显豪迈。

“很骄傲,我是尖刀班的一员!”拉练途中,某部文职人员朱杰所在尖刀班受领的任务,是为后面的部队开辟出一条安全道路。

30多岁的朱杰,在同期参训文职人员中不算年轻。“本来只是图个安稳,没想到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激情。”这次集训,让朱杰发现了一个从未认识过的“自己”:“原来我热血未消,原来我依旧年轻。”

接受任务后,朱杰摩拳擦掌。“尖刀班,是一支队伍的‘刀尖子’,要最锋利、最有魄力。”穿戴好雪地伪装衣,背好装备,朱杰跟随队伍出发了。

白茫茫的雪地上,只有动物留下的零星踪迹。负重10余公斤的朱杰每前进一步,都要先把脚从40厘米厚的雪中拔出来,再艰难迈出下一步。

“翻过这个山头就到了。”行程大半,10余名队员带的水基本消耗殆尽,大家身上早被汗水浸透,又累又渴。

“给,这是最后半瓶了。”从前方传过来一瓶已经打开的矿泉水,爱干净的朱杰此刻也顾不得了,接过来小心地往嘴里倒了一小口,仅润了润喉咙,就又传给后面的战友。10余人,半瓶水,竟然刚刚好。大家互相对视,心领神会地笑了。

终于,目的地遥遥在望。那是位于天山山脉中段的一个大峡谷,背靠层层雪山,向阳的一面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仿若“阴阳割昏晓”,远近层叠,分外壮观。

尖刀班的最后一个任务,是要站在悬崖边,张开双臂形成“围栏”护住奔来的战友。回头看去,远远的,一条“长龙”正沿着他们开出的路浩浩荡荡走来,朱杰心境格外开阔,集训队教员授课时所讲述的“使命与担当”,忽然不再遥远。

“回头看的那一刻,一整天的艰辛拼搏都有了意义。”任务结束回到营区,朱杰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永不停歇、永不止步,为了每一次回头时的无愧与无悔。

责任编辑: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