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中国人均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为900立方米,且分布极不均衡。全国每年缺水量为500多亿立方米。2010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降至 107立方米,同期巴黎为490立方米,东京为398立方米。北方资源性缺水程度加剧,而南方水质型缺水现象突出, 地下水污染状况严重。在200个城市的地下水监测中,水质较差的有40.3%, 极差的有14.7%, 珠三角等区域内主要城市及近郊地下水中普遍监测出有毒微量有机污染指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中国水资源的问题主要在于分布不均匀
B.中国当前全国范围水资源面临严重问题
C.中国北方缺水情况与南方缺水情况不同
D.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
▼
答案B。【解析】 文段为并列结构,作者通过列举数据和实例的方式,揭示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均水资源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等一系列水资源相关问题,故总结文段大意对应B项。A、C、D三项均片面, 排除。故选 B。
2.【单选】我国民间一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本草纲目》也有“大蒜久食损眼伤肝”的记载。从临床经验上看,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确实是有害的。蒜味辛辣,而且它是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损伤。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眼黏膜、眼结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医理论还认为,肝开窍于目, 肝血充足可以养目,肝血虚则目无所养,表现为视物不清、双目干涩。大蒜性味辛温,吃多了不仅易导致肝血亏虚,目无所养,还会助火伤目,加重眼疾。不仅如此,蒜属发物,而且刺激性强,食用不当还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比如若患有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 促进渗出, 使病情恶化。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吃蒜一定要适度
B.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于食用大蒜利弊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C.长期、大量食用大蒜对眼睛是有害的
D.中医上关于大蒜危害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和支持
▼
答案A。【解析】 文段前半段重点论述大量吃蒜对眼睛有害。后半段论述吃蒜不当会引发疾病。故文段为用“不仅如此”引导的并列结构,需全面概括。文段意在表明大量吃蒜有害处,即“吃蒜一定要适度”,对应A项。B项、C项、D 项均对应文段前半段内容,片面,排除。故选A。
3.【单选】传说中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举行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 对于形成过元宵节风俗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还有说法认为,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 对于太一神十分虔诚,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 无论是伐南越、得天马, 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 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A.元宵节的缘起和形成
B.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C.汉武帝对太一神的祭祀
D.汉武帝创立了元宵节
▼
答案A。【解析】 文段开篇介绍汉武帝祭祀“太”的活动是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接着提到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风俗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而后又以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来说明元宵节张灯结彩习俗的形成, 故文段为并列结构,论述元宵节的起源和形成, 对应A项。B项,仅对应说法之一, 片面,排除; C项,仅对应文段首句,片面。D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元宵节的“缘起和形成”,而非“汉武帝创立”, 与文意不符,排除。故选A。
4.【单选】欧洲因为陆地面积与中国相近,所以常被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比较。事实上,欧洲城市整体更靠北,欧洲很靠南的城市马德里和北京的纬度接近。欧洲80%的居民生活在类似我国东北四季分明的天气里,夏季干热, 待在树荫里就很凉快。同时,大西洋是一个巨大的恒温器,使得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差小,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越靠近海洋气温越高, 越靠近山地气温越低。
这段文字意在( ):
A.探讨欧洲人口分布的规律
B.纠正人们对欧洲气候的普遍误解
C.分析地理环境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D.介绍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
答案C。【解析】 文段开篇提出欧洲与中国因为陆地面积相近常常被比较。接着通过转折词“事实上”介绍了欧洲靠南的城市与北京纬度接近,欧洲80%的居民生活的天气与东北类似。尾句通过“同时”介绍了由于大西洋是一个恒温器,使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文段为并列结构,强调地理环境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对应C项。A项,“欧洲人口分布”文段未涉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普遍误解”文段未涉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表述片面, 排除。故选C。
5.【单选】《论语》最初的译本应当是1687年在巴黎以拉丁文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据不完全统计,《论语》目前有40多种语言的译本,其中英语世界译本最多。不同译本间的差异较大,有些译本比较忠实于语言与历史,能客观介绍《论语》及孔子思想;有些译本则善于在翻译中寄托译者本人的使命意识,以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为代表; 还有些译者虽然古汉语水平不高,他们的翻译主要或部分依靠前人的译著,但他们擅于解释和传播孔子思想,使之在异文化中产生很大影响。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论语》的翻译活动已有三百多年的漫长历史
B.英语国家是译介《论语》的重镇
C.《论语》通过多种语言译介走向世界
D.多语种的译本传播了《论语》丰富的文化价值
▼
答案D。【解析】文段开篇引出《论语》译本的历史、数量及现状。接着通过两个分号,引导三方面并列,分别论述不同译本翻译《论语》有不同的影响:有的客观介绍《论语》及孔子思想; 有的翻译中寄托译者本人的使命意识; 有的擅于解释和传播孔子思想, 故文段旨在强调不同的译本都在为传播《论语》提供不同的角度,传递不同的内容, 对应D项。A 项,“三百多年的漫长历史”, 对应文段首句,非重点,排除。B项,“英语国家”, 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走向世界”并没有表现出论语内容或价值的传播, 无法全面概括, 排除。故选 D。
相关推荐: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历年真题 | 军队文职资料包 | 军队文职一键选岗神器 |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 报名材料模板汇总 | 军队文职体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