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请根据题目要求,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恰当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4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把以马克思和他本人为代表的哲学家称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的新派别”。这是因为( )。
A. 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
B. 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
C. 在劳动中创立和发展了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D. 社会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受劳动发展程度的制约
E. 劳动孕育着社会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
2. 列宁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以上观点告诉我们( )。
A. 我们要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
B. 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C. 把相互区别的事物放到普遍联系中去认识,把握它们的性质和地位
D.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
E. 世界上存在不可认识之物
3. 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对于大爆炸后最初的几分钟,相关的观测严重缺乏,最早期宇宙物质——能量的实际形式很大程度上仍只是猜测。上述材料说明( )。
A.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 自然规律发挥作用是自觉的过程
C. 大爆炸理论彻底回答了宇宙起源问题
D. 人们不可能预测宇宙的起源
E. 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4. 进入20世纪后,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在加速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大大加快了人对自然生态的作用和对自然生态破坏的步伐,相继带来了一系列事关人类命运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性问题,人类正在经历的现代化及作为其精神表征的现代性表现出深刻危机。全球性问题告诉我们( )。
A.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立的
B. 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C. 环境的恶化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的掠夺式开发
D. 要保护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E. 全球性问题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5. 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是( )。
A.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C.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过犹不及
E.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1.答案:ABCDE。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实践与世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相关知识。生产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突出特点的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它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活动的过程。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物质基础,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劳动创造了人:第一,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通过制造工具使猿“手”变成了人手。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第二,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猿脑转化为人脑,促进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第三,在劳动中创立和发展了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把猿群改造成为人类社会。A、B、C项符合题意;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第一,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提供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为一切实践活动提供物质工具和手段。它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成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关系的实践基础。第二,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在劳动过程中必然结成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劳动状况不同,人们的社会关系也不同。劳动发展决定着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的发展,而生产关系又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受劳动发展程度的制约。第三,劳动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劳动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劳动的异化,劳动的高度发展又必然最终导致私有制的消灭和异化劳动的扬弃,实现劳动的解放,即人类的解放。D、E项符合题意。故选ABCDE。
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世界的联系与发展相关知识。题干引言出自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A项符合题意;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既作为个体事物存在,又作为联系中的事物存在。要把相互区别的事物放到普遍联系中去认识,把握它们的性质和地位。C项符合题意;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要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B项符合题意;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就必须反对唯心主义的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既善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又善于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这才是科学的态度。D项符合题意;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E项属于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故选ABCD。
3.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联系与发展、认识及其规律相关知识。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认识运动不断反复,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A、E项符合题意;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发挥作用是盲目的、无意识的,所以是自发地起作用。而历史规律必须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所以是自觉的过程。B项错误;题干中“对于大爆炸后最初的几分钟,相关的观测严重缺乏,最早期宇宙物质——能量的实际形式很大程度上仍只是猜测”说明大爆炸理论没有彻底回答宇宙起源问题。C项不符题意;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项是属于不可知论的错误观点。故选AE。
4.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科学技术哲学生态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D项符合题意;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部的平衡关系被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恩格斯也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解”问题。B、E项符合题意;人在自然面前不是被动的、无能为力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但人的能动作用不能脱离自然规律的轨道去盲目发挥,否则势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C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关系是以实践为纽带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A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故选BCDE。
5.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哲学史宋元明清哲学相关知识。孔子“中庸”在思想方法上,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偏执。“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谓“四毋”,意思是:防止私意揣测、断然肯定、拘泥错谬、自以为是。A项正确;“孔子敬畏天对人下的命令(也即天给予人的禀赋,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人之应然的法则),又敬畏政治上的王公大人、道德上的圣人的言论。这是孔子的“天命观”。B项不符题意;在文质关系上,孔子主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难免流于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这是文质关系的中道。C项正确;“过犹不及”强调不偏不倚的中庸乃日用常行之理,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D项正确;孔子有“叩其两端而竭焉”的方法,即不断地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叩问,去提出、启发、思考问题,乃至达到穷尽的地步。他又提倡“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意思是: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舜)都掌握了,然后采用适中的用于百姓。中庸的方法论包含有灵活处置、动态协调、辩证综合的意义。E项正确。故选ACDE。
相关推荐: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历年真题 | 军队文职资料包 | 军队文职一键选岗神器 |
军队文职25年笔试课程 | 报名材料模板汇总 | 军队文职体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