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C.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2023年6月15日,一名球迷冲入赛场拥抱阿根廷队球员梅西,导致比赛一度中断, 国内外关注。据报道,北京市朝阳公安分局已依法对这位年满18周岁的球迷行政拘留,
并 其12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引发 责令 B. 触发 强令
C. 激起 命令 D. 招致 严令
3. 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同时发生的闪电和打雷,为什么先看到的是闪电而不是先听到雷声,不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在前耳朵在后,而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虽然普通人不能,也不需要像科学家那样去理解光电现象,但无疑这是某种意义上的科学常识化的结果,科学的智慧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的常识。科学不仅仅让我们生活在常识的世界中,也让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生活在科学的世界中,并用科学的常识看问题。
与这段文字的意思表述相符的是( )。
A. 科学的智慧更新和深化着常识 B. 科学和常识可以相互转化
C. 深刻的科学理论有时从常识出发 D. 科学的深刻与常识的平凡迥异
4. 有些歌剧听众认为,歌剧音乐表达的是剧本和情绪的幻觉,只带来“模糊”的印象,此说有理却不尽然。音乐颇能状物,并做到“语言所不能”,正因音乐的表达介于语言和情感之间,超出了语言范畴,并直指人的内心世界,故此它能让剧情神气活现。且一旦音乐与人类的语言结合,比如歌剧这种形式,那么每人都可理解其意——音乐富表现力而语言表达具体,二者的结合效果惊人。谁要是洞察其奥秘,那不用多,只听莫扎特歌剧《唐·璜》序曲的几个小节就够:骑士以大理石像现身,小提琴与长笛在八度音程上上升下潜,将惊恐和森然的场面画尽,让人无比紧张和惧怕——并非语言文字能办到!
上述文段的主旨是( )。
A. 莫扎特的歌剧表现能力让人惊叹 B. 歌剧表达的不只是“模糊”的印象
C. 音乐与语言结合会让人更好理解 D. 莫扎特足以代表歌剧世界的魅力
5.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紫外非线性材料强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允许其通过, 紫外线强度高于某一阈值,
该材料就会神奇地将超额的紫外线阻挡住,形成生物细胞的保护, 使其成为理想的紫外线防料。
A. 倘若 那么 进而 B. 若非 否则 继而
C. 只有 否则 因而 D. 一旦 那么 从而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意象。A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的情景。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这句诗的大意是:从今以后,只要有那样的闲情,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就着月光,拄着拐杖,来叩门造访。这句诗写主观心境,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意兴生发,随意而至,一种闲适、一种达观,不经意间时有流露。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相见欢》中的名句。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隐藏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符合题干要求,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A。解析:第一空,空处搭配“关注”,A项“引发关注”属于固定搭配,保留;B项“触发”指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多搭配“反应”“机制”,C项“激起”指刺激或激发,D项“招致”多指引起某种不好的后果,均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代入验证第二空,A项“责令”指责成或者命令,提出要求,可以表达公安分局对他的处罚要求,符合文意,当选。故本题答案为A。
3.答案:A。解析:A项,根据文段“科学的智慧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的常识”可知,该项“更新和深化着常识”表述正确,当选;B项,文段仅表示“科学的智慧可以丰富和深化我们的常识”,未提及“相互转化”,该项无中生有,排除;C项,“深刻的科学理论”“从常识出发”文段均未提及,该项无中生有,排除;D项,文段未对比“科学的深刻”和“常识的平凡”,该项属无关对比,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4.答案:B。解析:文段开篇通过一些歌剧听众的观点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转折词“却”对此观点进行反驳,强调歌剧音乐表达出的内容很多,不只是给我们带来“模糊”的印象,然后对此观点进行原因解释,最后通过莫扎特歌剧《唐·璜》的例子进行论证。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对应B项。A项,文段未提及“让人惊叹”,无中生有,排除;C项,对应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D项,对应举例论证部分,非重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5.答案:D。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紫外非线性材料强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允许其通过”“紫外线强度高于某一阈值,该材料就会……”可知,横线处所在语句为假设情况。A项“倘若”、D项“一旦”,两项均表示假设关系,与后文“就”为常见搭配,符合语境,均保留;B项“若非”指要不是,虽可以表示假设关系,但含有否定含义,文段未体现否定含义,不符语境,排除;C项“只有”表示必要的条件关系,常与“才”连用,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第三空,所填词语体现“将超额的紫外线阻挡住,形成生物细胞的保护”与“使其成为理想的紫外线防料”两句的关系,理想的紫外线防料为挡住紫外线的结果,因此前后文构成因果关系。D项“从而”表示结果,符合文意,当选。A项“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递进关系,而前后文并未体现程度的加深,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代入验证第二空,“那么”表示承接前文,陈述应有的结果,此处表述“紫外线强度高于某一阈值”的结果,符合语境。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推荐:
推荐查看!
军队文职笔试题型分析 | 军队文职资料包 | 军队文职一键选岗神器 |
军队文职26年笔试课程 | 报名材料模板汇总 | 军队文职体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