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48-8001

军队文职面试之备考时政类题目分析

2018-08-30 16:30:52
来源:红师教育
TAGS:

军队文职面试中综合分析能力是测评要素中最难的一种能力,时政类题目更是难上加难,一直是制约考生成绩的“拦路虎”。这里红师教育老师列举时政类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思路要点,同时,通过一道例题解读来帮助考生更直观地掌握相应的作答思路。

【题目一】某市为了建设生态城,因为报刊亭多,交通堵塞,所以拆除所有报刊亭,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要点】

1.为建设生态城而拆除所有的报刊亭这样做不妥。其实“绿色”的报刊亭也是精神文明“生态”城市的一种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可以和谐共存。

2.拆除所有报刊亭会对市民生活,城市文化内涵,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拆除全部报刊是城市执政者不正确执政理念的体现。拆除全部报刊亭也是当地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一种急功近利的体现。

3.提出既能建设生态城市又能不拆除报刊亭的一些好的措施,同时希望其他城市引以为戒,在制定一项措施的时候不能太激进,搞一刀切。

【参考答案】

散布街头的报刊亭,构造着城市里最基本的阅读生态,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承载和标志。虽然有部分报刊亭占道违规经营,阻断交通,经营混乱,但不应简单地把所有报刊亭一拆了之。其实报刊亭和建生态城市并不矛盾,“绿色”的报刊亭也是精神文明“生态”城市的一种体现。二者可以和谐共存。

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的缺失已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报刊亭的作用早已不是卖报售刊这么简单,也成为助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刊亭不但传播文化,它的存在也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生态优劣的有力依据,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报刊亭对城市的就业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报刊亭全部拆除提现了城市管理者不正确的管理理念,说明执政者还认为政府是管理型政府,为了自己好管理,不考虑市民方便,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拆除全部报刊亭也是当地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一种急功近利的体现。

通过此事,我们认识到政府决策必须有前瞻性,切忌一刀切。而且政府还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新的更优质便捷的报刊销售网点,这也是服务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郑州市拆除原来网店后推行了报刊进超市活动。通过统一悬挂标识,让市民能够找得到新的超市报摊网点。报刊架在提高客源人流的同时也变相增加了收入,获得很多商家尤其是小超市的认可。我们还可以让报刊网点进社区,进加油站,上快速公交站台等措施方便人民生活。

最后希望更多的城市引以为戒,给报刊亭留一席之地,让城市给文化不再“受伤”,让报刊亭这项民生工程,在政府的呵护与引导下健康成长,做好城市管理的同时方便市民生活。

【题目二】构建合谐社会,以下有四个选项,你最关注那项?请选择一项论述你的看法?选项:(1)制度;(2)包容;(3)公正;(4)腐败。

【参考要点】

1.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一项-制度。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制度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不是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或排除各种社会矛盾,而是要开展有效的制度建设,保证社会形成稳定的秩序。

3.完善制度建设。根据社情变化制定好新的制度。有了制度还要贯彻执行,从而形成良好地社会风气,影响个人的思想道德,通过个人思想道德的提高再形成更好的社会风气。二者互相促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加瓦。

【参考答案】

制度、包容、公正、腐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这四个都值得关注,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一项-制度。包容、公正、腐败属于个人品质也就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制度建设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思想道德上的进步并不能完全带动社会主义和谐,而法律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制度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和谐社会不可能自发地实现,有关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针和措施来体现,其具体要求也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各种制度来实施和保障。

其次,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不是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或排除各种社会矛盾,而是要开展有效的制度建设,保证社会形成稳定的秩序,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有序的状态下得到不断地调整或解决。因此只有加强立法,以科学、公正、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制度保障,才能为建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和前提。

制度建设很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制度建设还面临很多问题。

第一、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在制度建设上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制度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制度建设,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社会行为。第二、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很多好的风俗习惯和礼俗秩序,有些因素已经不适时宜,需要得到调整甚至改造。改后的制度如何让群众自觉遵守政府需要从引导,宣传多方面去努力。比如见义勇为,当今社会很多人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老人经常选择旁观,政府一再呼唤传统道德的回归是不现实的。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对于见义勇为的奖励制度,鼓励人们去帮助别人。当然制度规范的同时也应该加大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严格的法律监督是保证法的制定、适用和遵守,社会和谐得以真正实现的可靠保障。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做好制度建设,在制度的规范作用下从而形成良好地社会风气,进而影响个人的思想道德,通过个人思想道德的提高再形成更好的社会风气。二者互相促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加瓦。

【题目三】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对被告从轻判处,被媒体曝光后,群众认为应判死刑,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法院按规定对被告从轻处理,但是群众认为不公,暴露出我国群众在法理与人情之间以及中国传统道德认知之间的矛盾,我国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2.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法院审理过过程中缺少公开透明;民众对部分执法机关信任度下降。

3.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执法部门加强公开透明,强化执法理念来提升民众对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参考答案】

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对被告从轻判处,被媒体曝光后,群众认为应判死刑,认为法院判决不公,引起了民众的不满。这暴露了我国群众在法理与人情之间以及中国传统道德认知之间的矛盾。虽然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国的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这也给我国的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群众的不满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我认为造成这种不满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传统的人治过程中我国的传统道德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理念根深蒂固,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民众只是对法律有概念,但是具体什么是法律却知之甚少;第二、我国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缺少公开透明,面对群众的质疑又不做任何告知,这会引起很多群众的负面猜想;第三、由于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冤家错案以及徇私枉法,使群众对执法部门失去了信心,造成执法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下降。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民主的进程,还有可能让政府工作失去群众基础。所以我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解决此问题。

首先,政府要通过媒体以及相关渠道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民众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普法宣传以及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增加一些简单的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课程;其次,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过程中的公开的力度,在保护被告和被害人的隐私的同时也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政府主管部门还要把这种公开透明用制度规范,增加其强制性;再次,政府要规范和引导媒体在对事件报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坚决抵制为了迎合受众而对事件夸大夸张的报道,如若发现,严惩不贷;最后我们的执法者一定要强化执法理念,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绝不徇私枉法,正确处理好“舆论、民愤”与严肃执法和执行党的死刑政策的关系,排除不合理干扰,坚持罪刑法定和宽严有度,坚守好法律的底线。

红师教育提醒您:通过这道例题的讲解,相信各位同学能够清晰的知道综合分析的思考角度和作答思路,不过军队文职面试是一个面无定法的考试,切不可死记硬套,要注意灵活。答题时可以参考这个基本答题思路,但具体需要答哪些内容还要结合实际题目而定。

责任编辑:郑智杰

查看全部

热门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