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考题规划事件在近两年的文职面试中越来越成为命题的重点,要知道在以前这类题几乎很难在部队面试当中见到,说明部队对文职人员的策划组织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在众多规划事件类型当中,“调研”对很多考生来说一直是一个梦魇般的存在,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应届毕业大学生,在过往的人生经历当中几乎没有做过任何调研活动,甚至连一张像样的问卷都没填过。即便是有一些工作经验的考生,也很难组织过正规的调研活动,除非一些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对调研有所了解,否则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调研就是一个只会发生在政府内部的活动,与自己毫无关系。
但是不要担心,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也是能帮你在考场当中拿到分数的,我们学习规划事件题目的核心思想就是——积累虚拟经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在回答调研题时有哪些好用的虚拟经验呢?
参考解析
一项调研活动可以分为调研对象—调研方式—调研内容三个维度,这其中调研对象是切入点,调研方式是桥梁,而调研内容是核心。调研对象决定了你这道题能答多长,调研方式决定了考官判断你的专业度,而调研内容才是真正展现你是否有调研思维的重中之重。
第一,调研对象。调研对象的寻找其实非常简单,大家可以记一个口诀:涉相专。什么意思呢?就是涉事主体、相关主体和专业主体的意思。比如调研大学生贷款问题,涉事主体毫无疑问就是大学生本人;而相关主体,则是贷款平台、父母和学校等等;最后是专业主体,专业主体一般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那么能够管理大学生贷款的部门应该是银监会,所以可以将银监会的官员作为调研对象之一。
第二,调研方式。调研方式常见的包括问卷、访谈、座谈、实地考察、暗访等等。其中问卷和访谈是几乎一定能用到的两种调研方式,他们都属于“结构化调研”,也就是会提前准备好提纲(问卷提纲或访谈提纲)。而座谈非常好记,只在专业主体上采用即可。实地考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调研方式,×××总书记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数十次的实地考察,了解民生情况,它的特点就是通过“看”而非“听”来了解信息。比如×××总书记到了老乡家里,会重点看老乡家的装修、饮食起居等情况,这比询问一些官员可能更加靠谱。最后暗访用到的比较少,除非是一些社会负面现象,比如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等等,当场问或许会打草惊蛇,偷偷暗访更能帮助我们获得真实的信息。
第三,调研内容。评价调研内容的好坏,就是要看它的具体程度。比如曾经央视做过一次调研,问大家“你幸福吗?”这个调研被大家调侃很久,原因就是它非常的虚无缥缈,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幸福定义,所以这种调研问题价值并不太大。而什么样的调研内容更值得在面试中去使用呢,就是要进行“具体化”,比如决定幸福感的维度可能包括收入、医疗、住房、婚姻等等,我们就可以询问“你的月平均收入”“你的住房面积”等等这种实际的量化问题。
相关推荐: